一、历史沿革与发展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由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宏观研究室(1992年成立)等独立机构逐步整合而成。是以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信息所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秉承 “服务立所、创新强所”的宗旨,以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建设、条件平台建设为手段,明确研究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农业信息科技发展,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二、机构设置与人员情况
信息所内设机构34个,包括21个业务部门,6个专项工作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1个后勤保障部门。拥有国家农业图书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公开出版学术和行业类期刊12种。
信息所现有人员873人,包括在职职工308人、离退休职工225余人、长期聘用人员184人、在读研究生156人(含留学生)。在职职工中,高级职称占40%,拥有博硕士学位人员占81%。
三、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
信息所关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等学科发展,致力于实现农业信息领域的公益服务、决策咨询、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学科领域:
(一)农业信息分析研究。面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需求,聚焦海外农业研究、信息监测预警、农业风险分析、农业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建设具有全球视野、学科融合、专业化手段的高端农业智库,为科学智能决策和应急服务提供支撑。
(二)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面向智慧农业重大需求,聚焦智能管控、视觉感知、物联网、空间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及在农业农村全产业链中的集成应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系统技术与产品。
(三)农业信息管理研究。面向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需求,聚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组织、云计算等大数据关键技术,搭建农业领域大数据并行计算环境及实时计算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信息技术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数据与技术服务。
四、文献与信息化支撑服务
信息所肩负着国家农业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重任,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农业分馆,牵头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电子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工作,为全院及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文献保障和知识服务。国家农业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210万余册,其中图书31万余册,古农书、地方志等15000余册。订购中外文科技期刊4000余种,其中1100余种是全国的孤本;引进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80余种,涵盖12000余种中文全文期刊,95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
信息所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化基础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部门,承担京区院机关和各研究所的网络接入、院所两级“1+36”门户网站群系统开发与运维、电子邮件系统管理与维护、ARP系统建设等工作。通过建设国内(外)一流的科研信息生态环境系统,为农业科研管理、科技创新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
信息所共编辑出版12种科技期刊,包括《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英文)、《生物技术通报》、《aBIOTECH》(英文)、《农业展望》、《中国乳业》、《农业科技通讯》、《中国猪业》、《智慧农业》、《农业图书情报学报》、《农业大数据学报》、《中国畜禽种业》,其中《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生物技术通报》入选中国科协“卓越计划”。上述期刊全面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科技成果,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科研与教育条件
信息所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包括农业农村部农业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区块链农业应用重点实验室。4个全国性学术机构挂靠信息所,包括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情报、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 牵头“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该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专业联盟。研究所充分发挥这些学术平台的作用,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两大中心任务,联合同行专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和宣传培训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际合作方面,信息所先后与英国、加拿大、荷兰、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FAO、CABI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农业信息科技合作,“十三五”期间签订国际信息科技合作协议20余份。信息所连续多年为我院参与APEC、G20、金砖国家等国际会议机制提供研究支撑,与WFP、FAO、IFAD、CGIAR等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与AGRA、FARA等区域组织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研究生培养方面,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之一,承担农业信息学科体系的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农业信息分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在读硕、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包括近10个国家的留学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农业信息与管理学科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信息学科建设与发展。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信息所),是以大数据驱动下的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服务为主要方向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确立了数据科学、农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分析四大学科领域的农业信息学科体系,是全国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2002年创刊,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月刊,主编:冯艳秋,社长:董晓霞。集“媒体矩阵、研究咨询、运营推广、会展服务”为一体的全媒体平台,服务于奶业全产业链各环节,为读者提供最及时、最权威、最有态度的新闻报道、评论文章、技术指导和分析报告。每年组织奶业行业学术交流、市场调研、会展培训、公益科普等活动,承担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奶业相关的研究咨询项目。微信公众号“乳业资讯网”拥有近10万名粉丝,单篇最高阅读量32W+。2019年,在《中国乳业》办刊的基础上,创办DM刊物《羊视界》和微信公众号“羊秘书”,重点关注奶羊和羊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