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亚洲农业信息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03-01-15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亚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主办,我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亚洲农业信息技术大会”于2002年10月26~28日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来自近30个国家(地区)200余名农业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专家与代表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卢良恕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江树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驻华首席代表Ahmed到会祝贺并讲话。出席会议的还有全国政协、国家计委、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的领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代表,中国农科学院副院长屈冬玉,院党组成员章力建、司洪文、原副院长刘志澄等,开幕式由亚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名誉主任梅方权教授主持。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科学时报、 CCTV-1、 CCVT-4、CCTV-7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会议期间,就我国的部分信息产品进行了展示。科技日报还对亚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主席、国际农业信息技术专家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农业科技情报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名誉主任梅方权教授进行了专访。
会议期间,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专家就中国粮食和食物安全及早期预警系统研究(农业部情报所名誉所长梅方权教授)、韩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利用(RDA Weon-Sil Hahn)、电子时代信息的有效管理和传播(CABI Elizabeth Dodsworth)、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常规模型(ISNAR Ajit Maru)、农业信息系统网络计算----农业决策支持网格GRID(NARC Seishi Ninomiya)、建立多语种本体论的综合框架----建立一个生物安全科学本体论原型(FAO Johannes Keizer)、农村农业信息技术和农村发展(NECTEC Pisuth Paiboonrat)为主题先后作了专题演讲。与会的中外代表就农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技术与农业自动化工程、3S技术(GIS、GPS、RS )在农业中的应用、精准农业、农业和农村政府与企业上网工程、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农业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信息战略和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11个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热烈地交流与探讨。
经过近 1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无论在信息传播的硬件方面,还是在农业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现代化和管理经营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拥有涉农网站2600余个。“农业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研究”和“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始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发挥作用。国家“863”计划开展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网络农业”、“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探索研究应运而生。近年来,在农业研究信息系统和机器翻译系统、多媒体光盘应用系统、农场管理系统、畜牧营养数据库、土肥信息管理系统、草地信息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将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学科列为了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本次大会,我国农业信息机构的与会代表和专家不但向亚洲和全球介绍和展示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发展成就与经验,同时也学习和吸收了亚洲乃至全球的先进成果和经验,这必将促进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亚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是由亚洲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其宗旨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农业信息界的交流与合作,并积极推动跨地域的农业信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亚洲农业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促进亚洲各国农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第一、二届亚洲农业信息技术大会”分别于1998年、2000年在日本和韩国召开,本届是历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盛会,第四届将于2004年在泰国召开。届时欢迎国内外代表及专家济济一堂,畅谈农业信息领域所取得的更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