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举办的第十期中国农业保险论坛(CAIF)成功召开
文章来源: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作者:王克 发布时间:2020-07-01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2020年6月28日,第十期中国农业保险论坛(CAIF)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农业生产风险评估与区划”,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袁纯清同志,财政部金融司,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计划财务司,中国银保监会财险部,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筹备组,中国银保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来自高校科研单位、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代表200余人以“现场+云会议”的形式参加了此次会议。另有来自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日本的8634名代表通过农知播在线观看了此次论坛,光明网直播累计观看量达3468563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周清波研究员出席本次论坛并主持了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
论坛分为主题报告、圆桌讨论和领导总结讲话三个环节。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峭研究员,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王宾副司长和首都经贸大学庹国柱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
张峭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农业生产风险区划地图册(全国篇及省域篇)》(以下简称“地图”),从制作背景,理论与方法和内容与成果三个方面介绍了此项研究成果。在制作背景方面,张峭研究员指出,我国农业保险的费率厘定在缺乏科学评估的基础条件下容易造成道德风险高,行业乱象多和补贴效率低的现象。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区划是构建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和保障农业保险持续稳定发展科学依据,是创新保险产品和降低经营成本的有力技术支撑,也是开展农业保险绩效评价和提高政府保费补贴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农业生产风险评估与区划势在必行。在理论与方法方面,张峭研究员从农业生产风险评估的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和评估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风险地图实现的具体过程,即利用几十年的作物产量数据,通过基于风险损失的评估方法,绘制了全国31个省2800个县11个品种的风险地图。最后,张峭研究员为我们展示了具体的研究成果,并详细介绍了地图上各要素的含义。
王宾副司长从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试点实验的开展情况,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农业系统性风险三个方面进行报告。在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试点方面,王宾副司长认为,目前我国规模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求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逐步从保自然风险向保市场风险转变,二是对特色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保障的需求更为突出,三是财政资金需求越来越显著,四是科技助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五是大灾保险试点逐渐提上日程。面对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王滨副司长认为整合数据,信息共享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不二法门。即要通过金融和生产数据打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建立数据的有效沟通、有效共享和有效连接。最后,王宾副司长认为解决好农业系统性风险要充分利用即将建成的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这一国家农业风险的“总风险师”,通过参与市场下沉式的方式,为有关部门有效地监管、有效调控提供一些手段和支持。
庹国柱教授首先对银保监会发布的《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保险风险区划报告》(以下简称“风险区划”)和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图》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庹国柱教授认为《风险区划》和《地图》的发布为实行了13年广受诟病的而且又无力改变的大一统农险费率问题提供了改革契机,将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庹国柱教授分别从政策性农业保险要符合保险原理和技术的必要性,出现大一统费率现象的原因,《风险区划》和《地图》后续的完善工作,以及如何将研究成果落地四个方面进行报告。第一,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要符合保险的原理和技术方面,庹国柱教授指出,保险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风险的一致性”,即分散风险代价要与风险大小相匹配。“一省一费率”的症结就在于原本损失概率各不相同的地区需要根据同一损失概率参与农业保险,逆选择也就不可避免,久而久之,大一统费率也就变成了“撒胡椒面”的灾害基金,基本不考虑农户损失的差异。第二,由于保险公司实际操作所使用的费率没有经过相对科学的认定,地方政府多少存在疑虑。庹国柱教授认为,为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纯风险损失费率,首先可以打消政府对于保险公司“只盈利,不出力”的顾虑,其次也为保险公司的健康稳定经营提供了坚实基础。第三,庹国柱教授认为《风险区划》和《地图》仍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首先,无论是《风险区划》使用的赔付数据,还是《地图》依据的社会产量损失和灾害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还需要调整和校对。其次,虽然就目前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分区到县是一个比较适宜的选择,但是要想做到乡一级,甚至是村一级仍然是一个庞大数据和计算的工程,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最后,庹国柱教授从主管部门要想通,保险公司要搞通,培训宣传要做通三个方面为政策如何落地提出建议。
圆桌讨论环节由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王克研究员主持。农业农村部计财司金融保险处处长王胜,银保监会财险部农业保险监管处处长毛利恒,佳达再保险经纪中国农险业务负责人楼嘉,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思健,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总监单鹏、中华财险有限责任公司农村保险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吴学明作为讨论嘉宾分别发言。
王胜处长认为农业生产风险区划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对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图》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成果理论完善,数据详实,为下一步全国农业生产风险评估和区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王胜处长认为农业生产风险区划的成果,贵在应用,只有用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但在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准确性、权威性和实践性。准确性是风险区划的核心所在,只有准确了才可能被人引用;权威性是说风险区划的结果要从学术成果逐步上升为或者是要逐步转变为政策制定部门所认可的数据;实践性是指从目前“一省一费”的实际做法向农业风险科学评估精准区划转变的过程中,涉及许多部门具体的实践性的操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加大各方面的宣传力度,而且也需要地方,包括金融部门、产业部门通力的合作才能实现。未来应进一步改善风险区划的结果,提高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外要通过各部门的合作,打通部门数据之间的屏障,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学术成果向政策成果的转变。
毛利恒处长首先强调了农业风险评估区划的重要意义,认为当前我国农险保障水平还不够高,覆盖面还不够广,工作机制也不够顺畅,运行的基础还不够完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还缺乏科学的定价基准。随后毛处长从风险区划从何种产品入手、风险区划的单位如何确定以及如何处理好推动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工作与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分享了其观点。毛处长认为,第一,目前应该将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品种作为风险区划的重中之重,力争从2020年起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中央财政补贴品种的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工作。第二,风险区划单位还是要根据目前农业保险开展情况,考虑数据运算能力以及基层接受程度。第三,农业保险风险并非一成不变,会受到灾害趋势、减灾技术、条款设计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农业保险的风险区划也要因时、因势而动,结合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工作实践,抓好区划成果的更新迭代,定期发布农业保险风险损失率,让产品定价在保险精算的技术支持下更加科学、更加精准。
楼嘉先生基于农业保险系统性风险大,极端事件明显,操作时间短的特点,以及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赔付率总体不断走高,再保险条件不断收紧的客观情况,提出三点农业风险区划的建议。第一,建立长期的清晰的制度规则,即相关部门应该直接参与或间接指导费率的拟定工作,要明确一个长期的经营目标,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第二,前期的风险区划和后期的费率厘定要根据现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这不仅是承保风险的动态变化所决定的,也会给市场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有助于再保险人以更稳健和积极的方式提供再保险承保能力;
第三,农业巨灾风险对农业和农业保险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大,巨灾风险在再保险的风险分散和直保风险分散里面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建议在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和费率厘定中对这部分加以考虑。
赵思健研究员作为此次《地图》制作的具体负责人,对《地图》的后续研究设想进行了分享。赵思健研究员指出,未来《地图》的完善及研究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会基于大数据融合技术,探索加入一些气象数据,实现和完善干旱、洪涝、台风、冷害等风险的评估和区划的结果;二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逐步研究风险动态跟踪的机制,更新农业生产风险,定期发布农业风险区划结果;三是未来也会基于现有评估方法,增加农业巨灾风险的评估和区划,逐渐丰富地图册。
单鹏总监首先对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对农业风险区划研究的一次大的促进。最近完成的两个研究成果(《地图》和中国银保信《风险区划》)标志着全国性的、标准性的区划研究成果的发布进入了加速前进态势,这两个成果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随后,单鹏总监结合《风险区划》编制中的收获和体会,提出了以风险区划研究为切入点、对涉农数据进行整合,在多部委的指导和多研究机构的通力合作下开展多种数据维度的融合深度研究的建议。最后,单总介绍了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近期在提高农业保险数据质量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表达了和各方通力合作,做好相关的技术支持的意愿。
吴学明总经理认为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贯穿了农业保险定价、承保、服务的多个环节,数据是驱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有效因素。吴总根据农险业务实践的实际,认为实务界实际上非常迫切地看到理论研究的突破,并提出了四个方面建议。一是希望这些成果能够快速地向行业推进,能够共享共用;二是希望农业生产风险区划的结果是准确科学的,是可以真正落地,对实践起到决定作用的;三是农业保险定价要考虑不同的业务场景,建议把巨灾保险专门从普惠保险中分离出来,这样来解决一般性的保险和巨灾保险的统一问题;四是通过机制制度创新和顶层设计来推动一省一费率向一省多费率全面过渡。
最后,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袁纯清副组长做总结发言并发表讲话。袁书记首先肯定了此次论坛举办的意义,认为此次研讨专家讲的很专业、公司讲的很职业、官员讲的很敬业,张峭研究员团队十年磨一剑发布的《地图》是农业保险界的一件大事和幸事,开启了解决农业保险粗放发展问题的征途。其次,袁书记提出要充分认识农业风险区划和风险地图的重大现实意义。一是对政府而言,可以使政府的补贴效能最大化,更好地体现财政补贴的政策导向、政策激励和政策效能,提高政府对农业的决策水平,解决种什么、不种什么、怎么把握、预防和规避风险的问题;二是对农险经营机构来说,可以提高保险服务水平,解决了精准服务的问题,提高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之间的信息对称和产品契合度;三是对农民而言,可以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任度,获得一种公平感,本质上来讲,农户的合理的利益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从更高的意义上讲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保险领域的一个落实。最后袁书记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风险区划单位要打破区划限制,要以真正的风险区间来决定风险区划;二是要积极有序推进应用,行动要有优先序,试点不局限于中央部门,各省也可以作为一个具体的单位进行试点,总结成熟的经验后进行全面推广;三是要加大服务力度。保险机构应该抓住机遇,主动服务,建立起意在推行费率分区的一套服务体系,今后推行程度和实施成效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四是要强化政府责任。风险区划相关的基础建设是一个公共品,政府不仅应该把这一工作纳入到政府服务体系中,也应该把推进风险分区和费率区划的工作作为政府监管的内容,作为保险公司进入和退出的指标。
据悉,中国农业保险论坛(简称:农险论坛)是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政产学研交流互动平台,每季度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保险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论坛关注人数和参会代表的领域越来越多,已成为我国农业保险领域重要的知名品牌。此次论坛是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精细化发展,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业保险的“一省一费”的费率粗放问题而召开的一次专题研讨会,首次采用了“现场会议+网络会议+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论坛得到了国内政府、学界和业界代表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通过腾讯会议报名人数2小时就达到了200人上限,通过农知播和光明网在线观看直播的人数累计超过300万。参会代表们对此次论坛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次论坛及发布的成果是我国农险发展中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对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高水平研讨会表示感谢,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巩固了我所在国内农业保险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