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届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学术年会在重庆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网络中心 作者:孙志国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11月1日,第30届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学术年会在重庆顺利召开。本届会议以“人工智能助力农业农村创新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农业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路径。
擘画新蓝图:引领AI与农业深度融合新时代
开幕式上,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莫广刚、重庆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贵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继芳、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主任委员王文生先后致辞,由重庆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周蕊主持。莫广刚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农业科技创新正在由单一学科突破向多学科交叉融合转变。他强调,中国农学会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农业科技社团,计算机分会作为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分支机构,三十年来始终站在农业信息化学术前沿,本届会议必将为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刘继芳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在农业农村创新发展中的实践已初见成效,但仍面临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不足、技术产品适配性有限、应用生态不完善三大挑战。破解这些难题需多方协同,坚持自主创新、服务为本,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群体,开发低成本、易操作的智能工具包,推动数字技术普惠。同时,应进一步发挥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科技工作者与产业界深度对话,共同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王文生回顾了分会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表示“三十而立”,分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AI浪潮,我们的使命是将算法之力转化为田间生产力,让智能化、精准化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三十多年来,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深耕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领域,为提升农业全链条数字化水平作出积极贡献。面向建设农业强国的新使命和乡村振兴的新要求,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跨界融合、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坚持需求牵引、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构建农业科研新生态。开幕式上还发布了“丘陵山地无人驾驶农用坦克”,该装备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和自主导航技术,显著提升了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效率。
洞见新前沿:顶尖专家分享重磅成果与展望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多位研究所及大学顶尖专家带来了精彩分享,勾勒出AI赋能农业的广阔前景。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周国民围绕人工智能与农业应用,简述了AI技术发展历程与前沿趋势,分析了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团队在病虫害诊断、农业数据挖掘、智能农机等方面的成果,最后提出了关于高质量数据集构建、场景驱动AI落地及农业数据智能工程学科发展的建议。重庆大学李勇明教授在回顾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强化学习及迁移学习等技术原理与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融合深度样本学习与模糊集成学习的“包络学习”新方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峰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农科小智大模型”及其应用;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辜丽川分享了团队首个茶学大模型TeaGPT的构建与思考。黄行九、胡林、江丹、陈震、郭雷风、钱婷婷、浦晓君等15位来自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围绕深度学习、大模型、精准感知、智能农机、智慧畜牧等前沿方向开展了交流研讨。

开启新征程:凝聚共识,共赴智慧农业新未来
闭幕式上,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秘书长孙志国通过播放历届年会合影,同与会代表共同回顾了分会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本次学术年会是一次凝聚共识、分享成果、启迪思想的盛会,坚信人工智能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必将为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开辟新局面。本次会议由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重庆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35家科研、教育及企事业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