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图书馆新馆首展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13-11-21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于2013年11月18日举办了国家农业图书馆新馆首展活动,标志着国家农业图书馆新馆的正式启用。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院士视频祝贺。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李金祥副院长,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张合成司长、张兴旺副司长,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袁海波主任、沈仲祺副主任出席了首展活动。院机关、院属京区单位、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员单位的领导,全国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信息与出版企业的代表和专家等300多人参加了活动。首展活动由信息所
许世卫所长主持。
国家农业图书馆新馆的正式启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图书情报界、乃至全国农业科技界,都是一件大事、喜事,引起国内外同行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德国、美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等图书馆领域及信息机构的同行与朋友通过视频送来了遥远的问候与祝福。张子仪院士、陈宗懋院士以及京内外研究所领导、科技人员、研究生院师生通过现场视频连线,表达了他们对新馆落成的祝贺与期盼。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中,农业图书馆的作用更加突出,地位更为重要。李家洋院长在视频讲话中指出,国家农业图书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设施,是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文献信息资源战略保障中心,希望国家农业图书馆在支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研究生教育、服务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充分利用新馆的先进设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全院提供快速、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为我院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目标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陈萌山书记在首展活动中指出,农业图书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财富的重要载体,希望国家农业图书馆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地标建筑,成为中国农科院一张新的靓丽名片。他要求新馆一要加强对全院科研创新等重点工作的支撑服务,为我院基础理论创新、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文献资源现场服务、网络服务;二要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支撑服务,要把对学生开放作为服务的第一读者对象,为其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资料查询和文献获取的便利条件;三要加强对国家“三农”工作和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撑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跟踪科技前沿,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张兴旺副司长在讲话中提出,新馆不仅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农业系统的智力宝库,更是为全国农业信息科技界和信息工作奉上一场知识与文化盛宴,将成为助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信息化的里程碑。袁海波主任在讲话中提出,国家农业图书馆新馆的启用,不仅是环境和条件的显著改善,更是以创新的理念提升了数字环境下的文献服务能力。
通过首展参观活动,新馆向与会者展现了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网络支撑环境,展现了人机物一体化、信息互联互通的学术研讨空间,使大家感受到藏书阅览、网络运维、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四大区域的合理布局,为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形成“查、阅、咨、藏一体化”的现代化服务新格局。
国家农业图书馆新馆总投资2.02亿人民币,建筑面积3.19万平方米,图书馆大楼具有公益服务、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三大主体功能,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农业图书馆。新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现有藏书210万余册,33万余种,拥有40多种中外文全文、文摘数据库,其中的古籍图书是新馆特色馆藏资源,目前有宋、元、明、清代古籍万余种,特别是《齐民要术》等为国内珍贵孤本。此外,新馆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和资源统一发现与获取系统,装备了150TB的高端磁盘阵列、虚拟磁带库等相关软硬件设备近200台套,健全了到馆服务、现场一线服务和网络化服务协同发展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
新馆的正式启用,将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科研院所,提供强大的条件支撑。同时它将以一流的服务,迎接国内外农业科技界的朋友们,在此开展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知识传播,努力建设成为全国农业图书资源战略保障中心、全国农业信息科技研究中心以及国际农业信息交流与服务中心,为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与“四化同步”提供强劲的动力。
国家农业图书馆外观
国家农业图书馆内部设施
国家农业图书馆首展参观
(图片提供:曾枝连、刘东、韩晋)